单位未缴生育保险费 单位全额支付生育津贴

社保        2017-03-10
在女职工因生育被侵权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中,涉及产假工资、生育津贴的案件数量比较多。究其原因,是一些用人单位对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清造成的。以下两个裁判案例以及工会工...

在女职工因生育被侵权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中,涉及产假工资、生育津贴的案件数量比较多。究其原因,是一些用人单位对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清造成的。以下两个裁判案例以及工会工作者的法律解释,可以有效地消除分歧、凝聚共识、化解矛盾。

未缴生育保险费 单位全额支付生育津贴

“我于2014年8月15日入职本市一家科技公司,岗位为工程师,双方约定月薪1.5万元。上班不久,公司与我签订了一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但在工资一栏里写的是1500元。我不同意,公司说这是为合理避税,我就没再说什么。”张越遐说,此后每月发放工资时,1500元通过银行转到她的工资卡里,其余部分单位以现金形式发给她,而且每次领取都要签字确认。

2015年8月10日,张越遐生下一男孩,休产假至2015年12月15日。这期间,单位未向她支付生育津贴。“不仅产假工资没给,生育保险单位也没给我缴纳,我孕检、生小孩花了1.3万多元的医疗费,都是自付的。”她说。

2016年初,张越遐申请劳动仲裁,要求单位支付6万元生育津贴、报销医疗费。仲裁委审理后,裁决单位支付1.3万多元医疗费及6000元生育津贴。

“6000元与6万元差距太大了。”于是,张越遐又诉至法院。

法院庭审时,单位称:“张越遐2015年11月初告知单位她怀孕了,从12月1日起就无故不来上班,完全没把劳动合同及公司规章制度放在眼里。因此,她的行为属于自动离职。既然双方没有劳动关系了,公司当然不给她缴纳生育保险,故不同意支付其生育津贴、报销医疗费。”张越遐对此不予认可。

单位提交劳动合同,以证明张越遐月工资为1500元。张越遐对劳动合同上签字的真实性认可,但不认可其证明目的:“单位让我签字时,这上面很多处都是空白的。我的工资是1.5万元,这符合行业标准。”单位则辩称,张越遐的工资为1500元底薪加提成,因其迟到早退,所以没有提成。因其工资为现金发放,故无须签字领取。

法院认为,公司不能证明其与张越遐办理了合法的劳动关系解除手续,且其关于劳动关系解除问题的主张在陈述中前后矛盾,故对其主张不予采信。因公司未给张越遐缴纳生育保险费,致使生育保险基金不向张越遐支付生育津贴,依据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第8条规定,公司应按张越遐本人的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。

由于双方在工资标准、发放形式上各执一词,且均未提交充分证据予以证明。法院认为,根据《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》第13条规定,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工资支付记录表,并至少保存二年备查。工资支付记录表应当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、劳动者姓名、支付时间以及支付项目和金额、加班工资金额、应发金额、扣除项目和金额、实发金额等事项。本案中,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未就张越遐的工资支付记录提交充分证据,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,故采信张越遐关于其在职期间月薪为1.5万元的主张。

Copyright©2015-2023 北京易社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33796号-1

办公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西区17号楼15层

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:110112716050号    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:(京)14024

公安备案号:11010502036331     客户咨询电话:010-586970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