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8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“财经战略年会2016”在北京举行,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做了演讲,讨论了最近热议的企业“死亡税率”和企业家赴美开厂话题。刘尚希表示,“当前企业负担重的问题,不仅仅是一个税负的问题,是综合负担的问题。”他认为,宏观方面社保体制、金融体制等都需要改革,而企业方面也需要提高附加值,来应对难以避免的成本上升。
刘尚希称,一方面,营利艰难的传统行业正在“雨天背稻草,越背越重”。尤其是传统企业,因为自身附加值不高,面对日渐上升的成本,利润越来越薄,难免觉得税负压力沉重,但降税解决不了亏损的问题。
另一方面,刘尚希在调研中发现,融资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中占比相当高。垄断的金融体制下,市场资本热衷于“钱生钱”的游戏,不肯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,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。垄断行业比如电力行业中,一边电厂产能过剩,一边是电价高加重企业成本。这和物流、人工、土地等成本的上升,都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。
刘尚希认为,中国企业还面临着一些难以避免的成本上升,包括人工、环境成本的上升。“如果工资不涨,那么经济的发展目的就丢掉了。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低于GDP增长的,这两年有了一些补偿性的增长,增长的是比较快的,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,”环境方面,一部分原本由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,现在企业也逐渐承担起来,在成本方面会有所体现。
因此,刘尚希认为,企业的成本负担不仅仅是税负的问题,而是综合负担的问题。降成本仅仅依靠现有的降低税负,比如税率下调,社保缴费适当的下调,阶段性的措施是可以的,但是不可能依靠降税、社保缴费使企业有利润。
刘尚希谈到,在企业缴费方面,社会保险缴费采取了一些措施,阶段性的降费,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现有的眼前的负担。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,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的养老收支已经收不抵支。这就涉及到养老的成本在政府、企业、家庭、个人之间怎么分担。如果更多依靠政府,而政府收入来自于国民经济和企业,社保体制何去何从,也是问题。
刘尚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:一方面通过改革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,降低五险的成本,制度性的交易成本。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的成本。通过物流体制改革降低物流的成本,通过行政性垄断的改革降低现在用人成本,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来降低这方面的成本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不断的创新,提升自身创造附加值的能力,来扩大消化成本的能力。
友情链接 Cooperative Partner
Copyright©2015-2023 北京易社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33796号-1
办公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西区17号楼15层
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:110112716050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:(京)14024
公安备案号:11010502036331 客户咨询电话:010-58697071